如何拍好天燈攝影

  

以煤礦開始,以鐵路開世,以天燈聞名天下,我想這就是平溪的最佳寫照吧,平溪鄉位於台北縣東南隅,這裡多山多雨,境內以貫穿平溪鄉的106縣道,以及台灣僅存三條鐵路支線之一的"平溪線"為主要聯外道路,來到平溪,你可以欣賞到許多湖穴,瀑布特殊景觀,見識到台灣早期煤礦產業遺跡,當然還有更不可錯過的一年一度平溪天燈節。

關於天燈節:

2006年平溪天燈節 主燈:縣市合作
2006年平溪天燈節 主燈:縣市合作

平溪天燈節早期都在農曆正月十五日,也就是元宵節當天舉辦,近年來台灣重視旅遊觀光,往年只在元宵節當天舉辦的平溪天燈活動都延長為期1~2個禮拜的系列活動,這段期間會有2~3次的大型集體施放天燈活動,一來擴大活動規模,二來可以舒緩人潮,往年元宵節當天平溪萬人空巷,交通癱瘓的情況已經改善很多。

天燈攝影:

第一次在平溪天燈節現場看到百燈齊放的那震撼以及感動我想是永遠也忘不了的,因此每年的平溪天燈節總是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用相機為這美麗的節日留下見證。但天燈的拍攝難度可不亞於煙火拍攝,本人在經歷了好幾次挫折,雖然沒有拍出特別的佳作,但到也拍出不少心得,在此願與各位分享,希望對有志於拍好天燈攝影的人有所幫助。

拍攝天燈器材的選擇:

攝影包

攝影器材方面「數位」與「傳統」相機皆可,但由於天燈攝影若要拍出清晰明亮的畫面,高感度軟片以及大光圈鏡頭是必須的,剛好這兩要素對「消費型數位相機」來說屬於弱勢,就個人以往拍攝經驗來說,若不使用閃燈而想拍出清晰且明亮的天燈,必須使用ISO800度軟片,且鏡頭光圈需開到F2.8快門1/30秒,勉強可以得到較佳的曝光,以上光圈與快門的組和配和ISO800度軟片換算EV值大約為4左右,這樣的曝光條件對一般消費型數位相機來說相當嚴苛。

天燈攝影 天燈攝影
消費型數位相機光圈普遍較小,快門速度亦慢,拍出影像容易模糊 傳統單眼相機配合大光圈鏡頭,使用高感度底片,拍出影像清晰 (ISO 800, f2.0, 1/60s)

最好能使用F2.0以上大光圈鏡頭:

天燈攝影
在天燈快速上升過程中使用1/30秒快門速度,畫面中的天燈容易晃動模糊

上述建議1/30秒的快門速度是在天燈靜止時的前提下,若是要拍攝施放時上升中的天燈,1/30秒這樣的快門速度很容易拍到晃動模糊的天燈,可別小看天燈這古代科技,從施放瞬間到化身成黑夜中的繁星可不用15秒鐘,速度算是非常快,除非使用廣角端鏡頭,如30mm以下來取景,否則快門建議能使用1/60秒較為保險

但問題是以上述的ISO800度軟片,鏡頭在光圈F2.8的的條件下,1/60秒的快門拍攝出的天燈則會略為暗沉,因此想拍出明亮且清晰的天燈,最好是能使用F2.0以上的大光圈鏡頭,這樣一來快門可放心提高至1/60秒以上,大大提高拍攝成功機率。

使用標準定焦鏡:

Lens cosina 50mm f1.5

對一般人來說F2.8的大光圈鏡頭已算一個門檻,光圈比F2.8再大的鏡頭價格通常都很高,此時可以考慮使用50mm或35mm左右的定焦鏡,光圈通常有F2.0以上且價格也較便宜,另外鏡頭焦段就個人往年的經驗35mm以下廣角鏡使用的機會比較多,且比較能拍出場面的氣氛,相對的望遠鏡頭取景範圍小且需要更高的快門速度,因此使用時機有限。

大光圈鏡頭的替代方案:

反差過大
增感導致反差過大

如果沒有大光圈鏡頭,將ISO800度底片增感至1600度拍攝也是一個替代方案,但增感會有反差增加的副作用,這對明暗對比已很高的天燈來說等於雪上加霜,如右圖,即使在準確的曝光下條件,天燈的亮度過亮,但人影反而過暗,所以非必要情況下不建議增感。

閃光燈的使用:

在天燈攝影中個人較不建議使用閃光燈,使用閃光燈這種外在光源對天燈補光,會破壞掉天燈原有的氣氛。閃光打在天燈那層白色宣紙上,會呈現一片亮白,打在紅色宣紙上則天燈呈現一片亮紅,若有一定的必要非使用閃光燈不可,最好使用可調整輸出光量大小的閃燈,減少2~3EV的輸出量,一方面輕微的補光不但可以減少對天燈的影響,也可以補強暗部的輪廓,另外若加裝黃色,橙色玻璃紙或濾色片在閃燈上也可以得到不錯的效果。

以上的閃燈使用建議是針對單純拍攝天燈而言,若是想拍攝前景為人背景為天燈的紀錄照,還是可以使用閃燈,不過光圈與快門的設定還是維持在上述的建議值,這樣不但可以對前景的人物補光,也可以拍下天燈的背景(ps: 人物與天燈背景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重點在於不要讓閃燈影響到天燈的光源)。

天燈打閃燈
天燈本身的自然光源被閃燈人工光源覆蓋慘白狀。 閃燈對天燈過度補光,破壞了原有的氣氛。

需要使用腳架嗎?

雖然拍攝天燈算是夜間攝影的一種,不過腳架在這時發揮的作用並不大,雖然使用腳架可以在慢速快門下增加穩定度,但別忘了之前所建議的曝光數據因為遷就天燈上升的速度,已將快門預設為1/30秒甚至1/60秒以上,此時的腳架就無法突顯在慢速快門下的「穩定」作用了,且相機老是裝在腳架上會增加行動的不便,甚至錯失一些好畫面。

長鏡頭拍攝天燈
利用鏡頭200mm端拍攝特寫,使用腳架快門勉強可降至1/125秒,若不使用腳架必定模糊。

這麼說來就不需要攜帶腳架囉?其實腳架倒也不是完全用不上,在天燈還沒上升之前,也有許多機會可以使用較慢的快門來拍攝,此時腳架還是有可穩定相機的作用,或是想使用長鏡頭來抓一些特寫畫面但快門又需要低於安全速度,甚至想拍攝長時間曝光下,天燈上升過程拖曳的光影就更需要腳架的幫忙了。

因此綜合以上結論:腳架最好還是帶者,在拍攝前可以用來佔位置,拍攝過程中隨機應變使用,不需要每張照片都使用腳架拍攝。

總結:

好啦,前面寫了囉哩囉唆一堆,也許有人看的不耐煩,或是看不出所以然,下面乾脆整理一些重點摘要供大家參考:

  • 不建議使用消費型數位相機,除非ISO可到1600度以上。
  • 使用傳統相機,軟片感光度選擇ISO800度就對了,個人推薦使用Fuji800軟片。
  • 盡可能使用大光圈(F2.0左右)廣角鏡(50mm以下),個人推薦35mm/f2.0。
  • 盡可能不要使用閃光燈對天燈補光,除非你想忠實呈現天燈的「原色」。
  • 腳架使用的機會與作用其實並不高,但最好還是帶者,某些畫面還是用的上。

相關文章

Reference Link: